北京社区网 |
  • 手机客户端
  • 微信
您的位置:首页 > 财经 > 正文
“女工艺术节”:将个体故事融入历史长河
来源:中国妇女报 2018-04-25 16:08:48

《她们说》演出照 (曹昂/摄)

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,本期《新女学周刊》特别关注流动女工的生活与发展状况。近日,主题为“让对话发声”的“女工艺术节”在深圳举办。200多名来自工人社会组织、公益机构的工作者参与演出,培养和促进了女工与社会对话的能力,展现了多元化的女工形象。“女工艺术节”也通过女工集体讨论、建构自己的历史,将个体体验汇入了“历史长河”。

■ 卜卫 任娟

“冰河在春天里解冻,万物在春天里复生”……伴随着深圳文化创客园车库会议室内延安时期《三八妇女节歌》的响起,由深圳社会组织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、基层色素摄影发展中心和重D音工人乐队发起并主办的女工艺术节近日拉开了帷幕。

200多名来自工人社会组织、公益机构、青年志愿者团体、工人乐队、工人剧团和当地高校的劳动者、老师和学生参与了演出。这里没有观众和演员的严格区分,每个人都是“观演者”。在这里,艺术成为一种认识自我、认识社会和发出个体声音的渠道。

让对话发声:展现多元化的女工形象

“让对话发声”是这届女工艺术节的主题。其宗旨是“培养和促进女工与社会对话的能力,展现多元化的女工形象,提高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”。

提到女工,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“厂妹”“农民工”“打工妹”……抑或是这样的一些报道:“东莞工人一夫多妻”“90后女建筑工和男工共居一室”……在人们的认知中,女工往往是脆弱的、任劳任怨的、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,而不是正在觉醒的。

女工艺术节主办者之一丁丽介绍说:“女工不是一个标签、一串符号、一组数据,她们是有能力、想法和行动力的,活生生的人。她们有自己的主张,并从未停止发声”。至于为什么是“发声”而不是“发生”,丁丽解释说,我们不是“讲出来”即“发生”就完了,而是要对话。让对话发声,声音是最重要的,发生只是一个开始。女工是有立场有观点有情感的女工,要让社会知道性别刻板印象是不对的。

“对话”体现在艺术节设计的方方面面中,包括女工与男性的对话、深圳制造业女工和北京家政工的对话、第一代女工和现在女工的对话、女工与艺术家的对话、在场者与不在场女工的对话、女工与高校师生的对话等。艺术节以延安时期《三八妇女节歌》开场,以与“历史长河”的互动结束,这是女工在与历史对话。在女工心里永远会有儿童的一席之地,所以艺术节还包括了流动儿童的演出——尤克里表演“夏天的名字”和合唱“男孩女孩”等。在寸土寸金的艺术节场地,居然设立了哺乳室和儿童游乐场,以鼓励女工参与,这是男性主办的艺术节很少能见到的。

女工音乐和戏剧:从《她说》到《她们说》

艺术节的主打部分是女工音乐和女工戏剧。艺术节总共有24首歌曲(包括音乐和戏剧),其中22首歌曲是女工男工原创歌曲。24首歌曲中,19首歌曲直接与性别议题相关。女工集体创作的歌曲有12首,占全部演唱歌曲的一半,其中11首歌曲是直接咏唱性别平等的。无论是女工歌曲还是女工戏剧,都经历了一个从“我”到“我们”或从“她”到“她们”的过程。

女工歌曲源于对性别不平等的反思。如,来自重D音工人乐队的黄小娜反映高出生性别比问题的《姑娘在何方》、讲述年轻女发展的《飘零的花》及流动女孩要远嫁的《江城街8号》等;民谣组合“九野”乐队主唱段玉鼓励女孩反对“逼婚”的新歌《选择一种生活》等。黄小娜还和深圳女工们一起创作了《女人的自白》,她们一起唱到“我不想围着锅台转,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”;段玉则和北京“木兰花开”的姐妹们一起创作了《不完美的妈妈》。她们用歌声挑战公私领域的分界,鼓励女工和所有女性走向社会、走向更广阔的世界。

在戏剧单元,咱犟面剧社的《阿莲的故事》、北门工人剧社的《小平事件》、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《她们说》等演出都是发生在她们身上的真实故事。《小平事件》讲述了一个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故事,女主角说:“我学会了自信的表达,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,当我胜利后,同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。”

《她们说》中在场的每个人都站出来表演了自己的故事。从开始创作到排练、演出,从最初几分钟的戏剧到最长可达30分钟的演出,她们感到越来越有自信。因为《她们说》不仅讲了一个个故事,还对这些故事从性别角度进行了思考。《她们说》戏剧的协作者是来自上海草台班的吴加闵,他与她们一起生活工作,然后请她们每人写三个印象最深刻的故事。这些经验或经历汇集在一起,就形成了剧本,大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力量。这个剧本从2016年的《她说》变成了2018年的《她们说》,从个人的故事变成一个集体的剧本。正如丁丽所说,“(我们)不是在讲述个人故事,而是在讲述一个群体的性别故事!”

“历史长河”:将个人故事汇入群体发展

艺术节中一个非常出彩的部分是“历史长河”环节的集体写作活动。“历史长河”是五块拼接起来的白板。每块白板上面写上了年代,分别是:1978年及以前、1979~1998年、1999年~2008年、2009年~2018年、2019年以后。每块白板的左侧写上了“世界”“国家”和“个人”,形成可以填写内容的空格。从艺术节开始,不少工人就在上面写写画画。在2009年~2018年的“世界”一栏里,工人写到“MeToo运动”“马航失联”“特朗普上台”。在“国家”一栏出现了“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龙岗举办”“许立志”“女工艺术节”……个人一栏则填满了“我孩子8岁了”“我开始学做社会企业”等。通过“历史长河”白板,女工男工们在与历史和未来对话,也在相互对话。

在最后一个环节,全体参与者一起讨论在这个历史长河中,什么历史事件被记录了,什么事件被遗漏了及从女工发展角度什么事件应该被补充记录,以及为什么被遗漏了。我们发现,很多重要信息没有被记录,比如,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、2015年“北京+20”及习近平主席主持全球妇女峰会等,展示了他们从个体视角出发所“建构”的历史。

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。改革开放40年也是流动的历史。2016年的国家统计数据表明,总数2.47亿的流动人口中,女性占48.3%。40年来,有不少记者、研究者在写女工的故事或传记。也有女工自己来写自己的故事,如房忆萝的《我是一朵飘零的花-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》,郑小琼的《女工记》,但还没有女工集体创作的故事和文化。女工艺术节的意义在于女工集体讨论、生产自己的历史,将个人的历史故事通过讨论汇入群体的发展之中,通过文艺来书写女工群体的历史,也通过书写历史思考女工的发展,使之逐渐增加集体主体性。女工艺术节正在创造并书写自己的历史。

(作者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)

标签:

图片新闻
每日推荐
文章排行

关于我们 - 联系方式 - 版权声明 - 招聘信息 - 友链交换 - 网站统计

Copyright© 2014-2020 北京社区网(www.beijingshehuiwang.net) All rights reserved.

未经过本站允许,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.

联系我们:562 662 9@qq.com